「和美人,紡織線,七娘媽,捶心肝」
織女的故鄉就在彰化的和美,民國六零年代和美生產的紡織品曾經佔了全臺產值一半以上,有著「和美織仔」的美名,而這首台語古歌謠的歌詞,也生動地描寫出和美女工所織的布是多麽的漂亮。
這裡的紡織業之所以如此興盛,最早可追溯到日治時期,其實在當年「工業日本,農業臺灣」的政策下,棉花只能生產卻不能加工,然而在和美仍有三個祖傳的手藝偷偷地流傳在家家戶戶中,那就是棉打直、抽棉紗及腳白,由於所需工具簡單,在家就能製作,加上工資高,因此成為婦女們貼補家用的熱門副業,當時全臺灣的纏腳布幾乎全數來自於和美,可見此地紡織之盛行。
在光復之後禁令不復存在,人們開始光明正大的生產,延續家庭式生產的型態,樸實、耐用與廉價的印象讓和美布供不應求,「和美織仔」的名聲也隨之廣佈全臺,走在和美路上,隨處可見的織布機與不絕於耳的穿梭聲,買布商人來往其間,奠定了之後紡織業發展的基礎,也參與了往後三十年台灣經濟起飛的榮景。
紡織文化深植在地,以植物染出新風貌
時至今日,儘管「和美織仔」經歷過興盛與逆勢,和其他地方一樣,和美現今也面臨著年輕人口外移與人口老化的情況,六年前雅溝社區開始社區發展的計畫,從環境整頓、社區美化到培養工藝人才,以在地的織布文化為出發點,利用洋蔥、薯榔、紫膠與大葉欖仁發展天然染技術,應用在和美布上,除了在社區裡展示成果,設計植物染體驗工作坊,也發展出「自染美」與「花沐染」品牌,開發親子衣物、包包與日常用品等。
在與他們聊天的過程中,感受得到他們對於學習工藝的熱忱,接下來,雅溝社區發展協會計畫進一步發展手捏陶,加深工藝文化,以社區意象為主題,發展古井器皿、古厝壁飾、老樹器皿等紀念品或杯碗食器,呈現出更具特色的社區風味餐,形塑出雅溝社區的強烈風格,再配合陶藝與植物染體驗工作坊,帶給來訪的旅客獨特的生活體驗。
Howdy精選植物染作品
#傳統工藝小知識:什麼是棉打直與腳白?
棉打直就是打棉被,先以木製牛筋弓彈開原棉,使其鬆軟均勻,再用竹篩將棉花壓實,就可以進行後續工序。
腳白就是纏腳布,當時富裕家庭中仍保有纏足習慣,不過配給的化纖布易破又不吸汗,和美純棉布因而頗受歡迎。
想知道更多:和美鎮雅溝社區發展協會